素有“中国鞋城”之称。鞋服产业是莆田的支柱产业,2022年完成产值超1400亿元。
2003年,李国强带着5名员工成立了圆通福建莆田分公司(以下简称“莆田圆通”),起步时只有一间40平方米不到的店面用作操作场地,日均业务量不到100票。20年来,莆田圆通立足这座“中国鞋城”、“电商之城”,依托圆通网络优势,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目前,操作场地超3.5万平,拥有员工300余人,市占率在当地名列前茅。
今年6月底,圆通“一号工程”项目组来到莆田圆通,经过一系列的实地调研,从派送、操作、运能、绩效管理等方面为其制定了一系列降本提质增效的举措,仅在运能调整这块,一个月就预计实现降本10万元。
切换交件模式
一天少发10趟车
作为一名“圆二代”,牛飞五年前开始参与莆田圆通的日常管理。此次,莆田圆通作为“一号工程”项目在福建示范点,他更是积极参与,协助李国强做好项目落地工作。
居高不下的运能成本是莆田圆通长期存在的“顽疾”,一直找不到很好的降本方案。
牛飞介绍,莆田圆通日均到圆通福建省内集运中心交件共31个车次,其中26辆到距离100公里外的福州中心,另外5辆加班车,因为操作结束得晚,加上道路管制等因素,赶不上福州中心当天交件的截止时间。为了不影响时效,只能往更远(距离莆田圆通130公里)的泉州中心交件。
“但如此一来,这5辆加班车就只能空车返程了,因为我们的进港件都在福州中心。”牛飞解释道,“因为莆田圆通以出港件为主,进出港件量相差较大,即便在福州中心,有时候出港件交过去了,进港件没有的话,空车返程的现象也很容易发生。”
根据这一痛点,项目组跟分公司讨论了数天后决定从“调配莆田圆通的进港件”入手,让其可以“合理分配车次,分区域拉件”。如果方案落地的话,莆田圆通“空车返程”的车次预计减少10趟左右,运能成本会显著降低。“按照去中心的距离,一趟油费和过路费就要320元左右,一个月就接近10万元。”牛飞说。
转运甩包化
解决建包难题
莆田圆通操作场地、自动化设备都建设得较为完善,然而匹配上当前的业务量,仍未实现充分利用,做到效能最大化。项目组在调研中发现,距离莆田分公司20多公里外的新浦、牧川两家规模相对较小的圆通分公司,却由于场地、设备等条件限制,需要到距离100公里远的福州中心建包操作,成本居高不下。
为此,在项目组和圆通福建省区的组织协调下,莆田圆通的操作场地即刻变成了一个临时的“交换站”,可将新浦、牧川两家公司的快件统一拉到莆田进行建包、中转。
福建省区相关负责人表示,如果该方案落地的话,这两家分公司每月至少可以降低数万元的操作成本,莆田也能增加收益,是双赢的选择。目前,该方案正在有序推进中。
京东物流辽宁省京东帮服资源招商
1561 阅读年营收2万亿、净利润下滑至90亿,大宗供应链五巨头业绩出炉!
1555 阅读两大物流国企成立合资公司,意欲何为?
1243 阅读物流企业销售激励背后的秘密
1008 阅读共探AI时代的供应链数智化发展之路!《数智化供应链白皮书》正式发布
1048 阅读行业首创!52名卡友数字人集体亮相
975 阅读深圳首发!顺丰同城与肯德基推出无人车智能配送服务
895 阅读破局与重生:传统国际货代如何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战略突围
901 阅读运满满江浙沪上线“即时单”业务,打造极速货运新体验
860 阅读AI赋能车轮上的声音 路歌第十一届“5·2卡友节”圆满举办
798 阅读